
汉武帝对李广家族的处理,真是让人愧疚。说实话,他不仅欠李广一个侯爵,欠他一条命,甚至还欠李广家族一个公道——毕竟最后他竟然将李广全家满门抄斩。
王勃在《滕王阁序》中提到“李广难封,冯唐易老”,这句话听起来有些道理,但实际上,李广真的不难封侯。只要汉武帝愿意,凭李广为国家立下的赫赫战功,封个侯完全合适。虽然李广的运气很差,确实可以用“时运不济”来形容他。
从汉文帝时期起,李广就为打击匈奴立下了诸多战功,但汉文帝认为当时太平盛世,给他封侯不合规矩。毕竟在和平时期,士兵想升迁非常困难,汉文帝还特意对李广说了一句:“生不逢时。”意思是你要是生在刘邦时代,封个万户侯完全没问题。
汉文帝这么说其实让人不太高兴。到了元朔五年(公元前124年),卫青大破匈奴,立下了重要战功,汉武帝当即封他为侯。不仅卫青本人封侯,就连他几个还在吃奶的孩子也一并封侯了。
展开剩余72%这表明在汉朝,封侯的标准除了有战功外,也跟皇帝的意愿有关系。李广当时虽然参加了作战,表现也不差,但由于运气差,没能满足封侯的标准,最终未能如愿。而且,李广的倒霉命运,也让他错过了许多机会。要么被匈奴俘虏,给汉武帝留下坏印象,要么就是在关键时刻迷路,导致战机错失。
李广因为迷路感到极度羞愧和愤怒。原本他想通过这次战役立下功劳,结果天不作美,计划落空。满心羞愤的他,怎么能甘心卫青再对他进行审问呢?最终,李广选择了自尽。他的儿子李敢觉得这都是卫青的错,于是怒气冲天,认为如果不是卫青故意调走父亲,李广也不会迷路。
李敢的想法其实有道理,因为李广当时是前将军,负责打头阵。然而,汉武帝私下觉得李广的命运太差,不适合打头阵,所以安排卫青代替了他。而卫青则想让已经失去侯爵的公孙敖跟随自己,打完这场胜仗后自然能恢复侯爵。
于是,李广的小命也就这样丧失了。李敢不满卫青的安排,跑去卫青府上与他发生冲突,甚至动手打了卫青一顿。虽然这事没有闹大,但最终还是让霍去病知道了。霍去病作为年轻人,自然不会忍气吞声,觉得舅舅遭了无理屈辱,决定给舅舅找回场子。霍去病愤怒之下,将李敢射杀,事情瞬间升级。
对于普通人来说,这样的事几乎毁掉了一生,但霍去病却得到了保护。汉武帝出于偏袒霍去病,竟编造了一个荒唐的借口,说李敢是在打猎时被鹿撞死的。虽然这个理由根本站不住脚,但毕竟没人追究霍去病的责任,毕竟封建社会就是如此。
霍去病的战功固然赫赫,但他的人品并不怎么好。身为卫氏集团出身的外戚,从小生活优越,根本不了解百姓疾苦,也不懂得关心士兵的感受。他在战场上,士兵们饿得直冒金星,而他自己却吃着自己的剩饭,不愿分享。司马迁曾批评霍去病不懂得体恤士兵。
尽管如此,霍去病的成功几乎可以说是天命使然。第一次带兵与匈奴作战,他带着八百人就击败了两千多匈奴人,还俘虏了一批匈奴贵族,一战成名,封为冠军侯。他的成功除了靠个人才能,几乎没有其他合理的解释。
然而,李广家族却一直命运多舛。李广的孙子李陵,在与匈奴作战时,由于得不到及时支援,不得已投降了匈奴。这个决定让汉武帝大为震怒,最终将李家三族满门抄斩。司马迁为李陵辩解,结果也遭受了惩罚,被斩了一刀。
李广家族为国家效力多年,最后竟然遭遇灭族之灾,汉武帝的做法实在让人心寒。可以说,汉武帝对李广家族的亏欠,真不是一句话能够解释的。
发布于:天津市加杠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